病理医生的个人博客

影响远程病理诊断的因素

远程医学(tele medicine)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技术,对医学资料和信息进行传输的一门新兴学科。远程病理是远程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以及异地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远程会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突破地域障碍,显著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病情的延误。

影响远程病理诊断的因素

(1)主要为数字化图像的质量、网络传输速度、虚拟显微镜系统技术水平、病理专家对数字化技术的熟悉程度四个方面的因素。数字化的病理切片对图像的分辨率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数字化图像在数码化和图像化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图像失真。图像的无损压缩技术可以在保证还原度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最大程度的压缩,可以达到原始图像数据量的1/120。病理切片经扫描转化成的数字化切片,如果不经过专门处理,会出现图像间的拼接缝隙。拼接缝隙的产生是由于曝光不一致产生亮度差异和图像配准误差产生的结构缝隙。数字化图像的亮度差异可以采用羽化的方法进行修正,对于结构缝隙可以根据拼接参数的相关公式利用全局优化的拼接方法进行修正[5]。

(2)网络传输速度由于数字化的病理图片信息量巨大,所以需要较高的网络传输速度才能满足远程病理诊断的需要。静态传输对网络带宽的要求相对较低,动态传输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较高,需接人宽带进行传输。目前宽带接人方式基本上分为ADSL接人和光纤直接接人,ADSL最大传输率每秒10兆,光纤理论上传输率可以达到每秒千兆以上。

(3)虚拟显微镜系统技术水平:虚拟显微镜技术的进步是决定远程病理诊断发展的关键因素。虚拟显微镜系统的建立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浏览数字化切片。虚拟显微镜能够模拟光学显微镜的多种功能,包括视野的移动、画面亮度的调节以及不同倍数物镜之间的切换等,系统允许用户通过网络下载虚拟显微镜操作系统。虚拟显微镜操作的核心内容是数据库的用户化ADR(active datarepository),即数据库可以同步完成对多个用户端或工作站查询数据的处理。当会诊专家对数字切片进行虚拟镜检时,一切操作如感兴趣的重点病变区域、物镜放大倍数等数据将会被传输回数字切片提供方的工作站并储存在数据库内,经过初始化、图像整合后向用户输出数字化图像,对病理切片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6]。

(4)病理专家的数字化技术熟悉程度:数字化病理技术要求病理医师在电脑屏幕上进行阅片,这种阅片方式对于习惯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病理医师,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病理专家而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阅片方式的改变,病理医师不仅需要熟悉操作系统,还需要改变思考模式,从而影响病理诊断。

 

摘自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5年44卷11期 作者:王华 曹雅静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