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超过130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使之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常见癌症形式。随着世界各地相继开展了对乳腺癌加强普及认识的努力和行动,例如红丝带行动,乳腺癌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因此针对这种癌症的致病机理、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不少资助,科学家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发现。
5月31日的Nature杂志以“Outlook: Breast cancer”为题,专题介绍了有关乳腺癌的分子肿瘤学成果,肿瘤转移机理,以及环境对于这种癌症的影响,还有患有乳腺癌的孕妇的相关研究内容等。
乳腺癌研究进展
近期关于乳腺癌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Sanger研究院,Sanger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21种乳腺癌基因组测序结果,并从中分析了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变,解析了癌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乳腺癌的进化发展过程,并由此发现了在肿瘤中引发成千上万突变出现,并促进肿瘤发展的一些新突变过程。其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途径出现了大量基因组突变,并且这种突然出现的“倾盆大雨”突变在乳腺癌中很常见。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之前从未发现过,称为kataegis(希腊语中“雷雨”的意思)。
研究人员在这21个乳腺癌基因组中发现了将近20万个突变,通过分析每个癌症中的突变,研究人员区分出了不同形式的突变,这些突变似乎代表了这个病人一生中,个体细胞基因组中过去出现的突变机制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像是留在癌细胞DNA中的考古学印记,癌细胞中的突变过程在癌症引起注意之前很多年,就已经被激活了。
这项研究指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突变全景图,每个癌症好像都是由不同突变过程组成的不同组合,这首次揭示出乳腺癌基因组的精细构架,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了癌症的进化树。
除此之外,针对一种预后效果较差的乳腺癌种类:三阴乳腺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不同三阴乳腺癌肿瘤的基因组其实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常用药物对这类癌症疗效不大的重要因素,未来可能需要调整相关的治疗手法。
他们通过在分子层面观察,发现上述肿瘤其实是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乳腺癌肿瘤,而并非原来认为的完全一样,新发现有助解释三阴乳腺癌为何如此难治。
乳腺癌研究人物
在乳腺癌临床研究方面,过去一年中,通过著名的信息服务公司汤森路透统计,最热门的论文是来自JAMA的一篇文章——指出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必接受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因为这种手术在带来疼痛、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同时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文章作者,美国国家院院士William Wood是乳腺癌临床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之一,其研究组多进行大型乳腺癌筛选研究,比如这篇热门研究,就是分析了891名癌细胞已扩散至邻近淋巴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的肿瘤已被切除,并接受了放疗和化疗,但其中一部分患者随后只接受了前哨淋巴结切除术,而另一部分患者接受了范围更广的腋窝淋巴结切除术。
这项研究表明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程序中去掉腋淋巴结切除术,将在不影响生存率的情况下减少并发症风险,从而提高疗效。
除此之外,在乳腺癌基础机理研究方面,不得不提及一位华人科学家——康毅滨,这位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家今年荣获了2012年度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这是美国癌症研究领域授予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家第二次获此荣誉。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王晓东教授(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于2004年基于其在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获奖。
康毅滨教授一直潜心于癌症转移的研究,尝试利用各种生物学技术方法,更深入的解析癌症转移的分子机制,多年来这一研究组获得了不少开创性成果,从促癌细胞转移的基因,到各种蛋白,小分子在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其早年在癌症研究权威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的一篇文章:A multigenic program mediating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to bone,就一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论文之一,这篇文章发现了导致乳腺癌骨转移的基因,并提出了新理论模型。这篇文章被《Cancer Cell》刊登为2003年6月刊的封面论文,受到了广泛关注,已经被引用近千次。
研究人员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这模型综合了癌细胞恶性扩散的形成机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早期癌症较不容易扩散并容易根除,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恶性扩散并不通过新的基因突变,而仅是原发肿瘤的基因表达组成所决定的固有倾向)正确的一面。